目前分類:關於與你同在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同志大師勞勃‧伊普斯汀導演的最新作品,也是個人首部劇情長片Howl日前獲選為日舞影展的開幕片,贏得影評和觀眾一陣好評,而此片的四個小片段也提前曝光,讓觀眾可以搶先一瞥片中精華。

 

其中主角在劇中所唸的詩也格外受到注目,記者特地找來班艾佛列克以及《戀夏500日》男主角喬瑟夫高登拉維特等多位大明星,輪番上陣唸出這首詩,不但充滿了趣味,有了這些強力陣容相挺,更替這部電影增添了不少話題性與期待度。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伊普斯汀透過前景表示對於有機會於台灣舉行影片回顧展感到相當榮幸,並且對於這些影片被介紹給台灣的觀眾朋友感到欣慰。伊普斯汀希望這些影片持續引發觀眾注意自由人權的議題及同理心。"

「與你同在」勞勃伊普斯汀同志影展在台北光點只剩最後幾天的映演,請諸位朋友把握機會。

RE_taiwan_letter.jpg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報-Final-vector.jpg

影響了整個同性戀世代的《哈維米克的時代:邁向自由大道》、控訴政府忽視愛滋的《人人手中線:愛滋拼布的故事》、以幽默手法證明好萊塢歧視同性戀的《電影中的同志》,揭發納粹迫害同性戀的《一七五紀事》。


四部不可錯過失的經典同志紀錄電影,

四段不可遺忘的同志歷史

當這個世界不再真實,透過伊普斯汀的鏡頭,讓你我

重新認識銀幕裡那些真摯且刻骨銘心的故事…

相信自己,為愛而活!

 

史上最厲害的同志紀錄片導演,

勞勃伊普斯汀 (Rob Epstein) 執導

愛無設限 與你同在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辦完六場「勞勃伊普斯汀影展」的特映與座談會,所有的講者都從personal的角度與自身的故事來切入。因此,我也想為這個影展寫一點personal的notes。

 拍電影或發行電影,每一次都是全新的經驗與學習的過程。發行「再見了,可魯」前,我對導盲犬幾乎一無所知;發行「企鵝寶貝」前,我完全不知道企鵝爸媽是輪流孵蛋與覓食;「無法無天」讓我知道巴西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的生活真相;「醉馬時刻」讓我搞清楚庫德族的困境;拍攝「賽鴿風雲」時,我才知道台灣每一隻賽鴿一生只比賽一次;「我和我的小鬼們」讓我有機會很認真地去瞭解法國公立高中的教育現況、種族文化的衝突與老師的困境。從高中開始,我從電影中學習成長,建構我的人生觀與社會觀,到今天始終沒有變過。從阿莫多瓦、「放輕鬆,隨性做」、歐容、「我的軍中情人」「盛夏光年」「巴黎小情歌」「愛滋味」,我發行過非常多的同志電影,我也製作發行過無數的紀錄片,然而,勞勃伊普斯汀的電影把我帶回一個更根本更寬闊的領域。For me, it's special and overwhelming experience.

去年,蓋斯范桑拍了「自由大道」,雖還沒獲得奧斯卡,但已引發相當多的討論。我的同仁畢業於舊金山勞勃伊普斯汀曾經任教的大學,有一天他提到「哈維米克的時代」這部紀錄片。我們很快地在網路上找到了導演公司的聯繫方式,去了封信,很自然地,導演委託的國際銷售公司(一個加拿大的公司)馬上就寄了一套四張DVD過來。在那個時間點,似乎跟一般做生意的過程沒有兩樣(大家研判「自由大道」的奧斯卡話題或許會有衍生的經濟效應;我們對一部片有興趣,但銷售者想賣更多部電影...。)我收到DVD後,也沒急著看,隔了好幾天才把「哈維米克的時代」帶回家。
那天晚上,我12點才開始看,我哭了好幾次。看完後久久不能平復,於是在深夜寫了一封信給導演。


Dear Rob,
Thank you for sending the DVD box set to us so quickly. I have watched the DVD of THE TIMES OF HARVEY MILK tonight. I have been busy with my documentary for the last few days, until now.
Before coming up with my business proposal, I just like to say, immediately after I finished watching the movie even in the middle of midnight, that I have been deeply moved. I figure I should let you know first, before anything else.
I have to speak in a personal note.
I am not a gay, not really into politics, and have mixed feeling about America, although spending 6 years studying filmmaking in New York and LA during 90s. In my country, I am not a minority, either. What moves me the most is not who Harvey Milk is, what he has done or what value he stood for. It's the sense of HISTORY that touches my heart. That sense of "history" reminds me of the IDEAL I had when I was young. It's a personal history evolved between a single human being and the society over the journey of compromise, reconstruction and shifting morality. When a documentary is so honest and true, everyone could feel related because we all have our history to come across, mostly in turmoil internally or externally, no matter you grow up in Castro Street during 70s or in a Southeastern country during 80s.
"The Times of Harvey Milk." What a great title! It's the TIMES that make me overwhelmed. The interesting and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I did not watch this documentary in 1978, or 1984, but 20 plus years afterward. The distance creates a true value. Unlike THE THIN BLUE LINE, it's not the dramatic plot, sophisticated technique or intriguing characters that sucks me in. It's the TIMES that knocks me on the soul.
Nothing belongs to you unless you really live through it with your true heart, which I consider is very much worth cherished.
Once again, it's my personal note, nothing to do with distribution at all.
Best,
Patrick

 

我不詳細翻譯了。我開宗明義地告訴他我不是同志,也不關心美國的政治,在台灣也不屬於少數族群(眷村長大的我所面臨的並不是minority這個問題)。然而,「哈維米克的時代」讓我深刻記憶起我的成長、我曾經擁抱的理想,以及台灣這二十多年來的轉變。
後來,我就引進了這四部電影, without doubt or much negotiation.
我跟同事說,發行或製作紀錄片大概不會賺錢,但可能也賠不了多少。對我而言,不要說是理想,但真的是一種自我實踐的成就與滿足。

經過這六場座談會,我更確認勞勃伊普斯汀的電影不只是關於同志,不只是要為同志爭取權利,或是為同志書寫歷史。它觸及到更廣的人權、法律、政治機器、歷史,以及更根本、更單純的人的需求的議題。從這個角度而言,它跟Naomi klein的「震撼主義」、Yes Men的「沒問題俠客修理世界」沒有二致。這些電影,一再地讓我反思人的價值與社會的公義。
人,必須要時常被喚起理想,才能走下去。勞勃伊普斯汀的電影,就是提供了我再次反思與肯定自身價值的機會。Life is wonderful after all.
我相信這個影展將成為我的電影事業中一個重要的歷程, another life-learning experience.


黃茂昌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作家陳克華先生於9月15日出席「人人手中線-愛滋被單的故事」的映後座談,跟愛滋患者權益促進協會的林宜慧秘書長一起分享了這些年來自身的經驗與感受,從恐懼、憤怒到無奈,他們見證了25年來台灣社會與政府面對愛滋病態度的演變(或不演變)。陳克華先生並於9月20日在聯合報副刊發表了這篇長達五千多字的文章。

「我於青春無悔」 文/陳克華
青春的滋味如何?如果,你的青春歲月是一位一位風華正茂的朋友在你身邊相繼凋萎?是每一次激情擁抱之後死命漱口刷牙並連續三個月抽血無數次證明自己仍是潔淨之身……
轉眼之間,Allen已經辭世逾十年了......

(全文請上聯合新聞網閱讀。 請點選「我於青春無悔」)

IMG_3788.jpg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至破報577號http://pots.tw/node/3318)

文/李幼鸚鵡鵪鶉

2009年6月我就已經把要寫給《破報》的《電影中的同志》(The Celluloid Closet)完成,居然是從蔣為文先生文章的卓見(藍綠兩營或許政治立場迥異,擁護繁體字、反對簡體字卻有志一同)發想,扯到我討厭的文化霸權與單一思維(孔子與儒家以及好萊塢主流電影的霸權),延伸到我跟這部電影的對話。我對歐洲(尤其是法國、英國、義大利……)電影更感興趣,這個題材如果落到我的手裡,一定會在法國樓杭馬萊(Laurent Malet)主演的《邀請旅程》(Invitation au voyage)與英國路柏特艾維瑞特(Rupert Everett)主演的《他鄉異國》(Another Country,又譯《同窗之愛》)大作文章,更要談談大島渚導演的《俘虜》與篠田正浩導演的《少年時代》,甚至扯出雷奈的《天意》與費里尼的《大路》。

可是啊可是,電影真是致命的毒藥。原先全憑往昔觀影記憶寫成;寫完後,有機會再看一遍《電影中的同志》,滋生出另外一堆想法,寧可白忙一場,棄而不用。這就是這部電影、甚至所有電影的魔力了,每看一次都可能有新發現,或是刺激出一些新想法。甚至讓我不惜重寫一篇!

Rob Epstein與Jeffrey Friedman導演的《電影中的同志》開場不久,集錦了很多電影裡的同性戀情或是同志風貌的片段,有亮麗的,有黯淡的,有肯定的,也有被醜化的或是丑角化(諧趣化)的。本片的特色在此定調,各種美貌、各種對待方式都要探討。我要提醒的是,大多限於美國出品的主流電影,本片並不強調哪一部才是影史最早的同志電影,倒很聰明、睿智。對同志題材著墨較多的,或許篇幅比重較大,卻未必尊重、肯定這個族群。對同志情慾有所神往、有所謳歌的,可能在片中只是驚鴻一瞥或聊備一格,算不得旨在舖陳、探討同志故事。何況,觸及「解讀」,又是另一番層次。譬如我用費里尼電影《大路》「你是男是女是同性戀是異性戀,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經由『比較』的」;或是,我用雷奈電影《天意》「你是男是女是同生戀是異性戀,不在於你『本身』,而是取決於『別人』的觀點與『看法』。」如此這般,哪一部才是最早的同志電影更難有定論。《電影中的同志》可貴的是,展現了1895年愛迪生實驗影片(Edison Experimental Film)的一個片段,但是:左邊是個朝右的大喇叭(揚聲器),中央有一男演奏小提琴,右邊兩男相擁共舞。男男共舞或許是再單純不過的舞蹈示範,也可能是一百多年前電影剛誕生,女性不願被拍攝孤男寡女摟摟抱抱跳舞模樣。巧妙處是,當然也可以是在偷渡男男愛戀!

《電影中的同志》訪問了一些作家、導演、編劇、演員、電影史家、電影理論家。同性戀在好萊塢主流電影中有一大段漫長歲月被視為禁忌,「電影檢查」就是把關的機器,也是創作自由與發表自由的劊子手,更是對同志族群的公然歧視與迫害。電影中如果觸及同性情慾或是同志身影,十之八九是醜化、抹黑。被本片邀來發言的學者專家,有人認為在那段歲月裡,電影對同志的負面形象總比同志議題完全不曝光好些。現今你我聽這番話不免沉痛淒楚,意思是「寧可被當成罪人、病人、壞人,也不要被當成死人、不存在的人」。

我幼年非常不喜歡希區考克導演的《蝴蝶夢》(Rebecca),看到女僕(Judith Anderson飾演的女管家)處心積慮想要把女主人(瓊芳登飾演)推到谷底、逼上絕路,以便取而代之,我非常惱恨。別人都恨這位管家,我卻怨怒希區考克鄙夷勞工階層、踐踏女僕,忙著去讓有錢男女搞大團圓,氣得我討厭希區考克討厭了很多年。就像看柏格曼電影《處女之泉》,那夥惡人裡的男童到了受害女孩的家裡(被天譴?或是良心發現)嘔吐剛喝不久的牛奶,我也不悅。幼年身處民不聊生的白色恐怖歲月,我家那個軍方眷村對於宋美齡用牛奶洗澡潤膚養顏眾所周知,大家都吃不飽,她居然這樣糟蹋牛奶去洗屁股讓我深惡痛絕,當然也抱怨柏格曼浪費牛奶,就算不知台灣,起碼應該想想衣索匹亞餓到皮包骨的兒童啊!一些年後,我看電影才比較顧及多面向……

Robert Anderson舞台劇改編的電影《茶與同情》(Tea and Sympathy, 1956)中,男主角是被認為娘娘腔的少男,也被懷疑有男同性戀傾向。有位straight男同學要矯正走路有點「娘」的男主角,男主角拜託對方示範教導,但見那傢伙走第一回還好,走第二回竟然不自在起來,比「娘」更「娘」、比gay更gay。是因為「被看」?或是straight也有不自覺的sissy面向與gay面向?發人深省。

《電影中的同志》以往在金馬影展放映過,現今由台灣製片家黃茂昌買下院線片發行權。兩造的主人都邀我為片中太多的人名、片名校訂出往昔台灣上映時的譯名。我發現譯者Ms. Hitchcock的對白中譯在所有的人名、片名方面都拿捏得體,而且認真考證過,輪不到我來插嘴、修改。在此,我想跟她,也跟觀眾對話、溝通。

1954年出品的《Johnny Guitar》(史德林海登與瓊克勞馥主演的兩部片)以往中視、華視播映時,都不曉得早先電影院的譯名,只好各自編造一個,譬如《荒漠怪客》。我翻查舊報紙電影廣告,早就知道有個非常出色的譯名:《琴俠恩仇記》!兼顧片名的「吉他」、主題歌以及西部片的槍戰多種特色。《The Boys in the Band》一般誤譯為《樂隊男孩》、《Sunday Bloody Sunday》錯譯成《血腥的星期天》,很多年前李道明就指出錯得離譜,他跟我都一直沿用景翔忠實、正確的譯名,前者是《(同性戀)圈子裡的男孩》,後者是《他媽的星期天》(Bloody在英國英文的意涵相當於美國的Damned)。取材D.H.勞倫斯小說的女同志題材的《The Fox》,以往院線片誤譯為《女狐》是誤導,海報設計中,一個男人像狐狸般夾在兩個女人間(阻礙女同志),根本就是「男狐」,所以我支持Ms. Hitchcock譯成《狐》。另外,主演過《神女生涯原是夢》(Walk on the Wild Side)的法國女星卡波辛(Capucine)與主演過《Victim》的英國男星狄鮑嘉(Dirk Bogarde),在銀幕下是男同志、女同志,勇氣令人敬佩。伊蓮娜派克主演的《Caged》,譯名是《鐵窗紅淚》。奧黛麗赫本、伊麗莎白泰勒等超級巨星,史丹利‧庫柏力克、威廉‧惠勒、比利懷德等一流導演,都有影片被《電影中的同志》選進來研究探討。

【與你同在:勞勃‧伊普斯汀經典同志紀錄影展】
期間:9月18日~10月2日
地點:台北光點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928080919_515d03a934_m.jpg

前《與你同在-同志影展》正如火如荼在台熱映,同志電影大師勞勃˙伊普斯汀導儘管目前正進行劇情片《Howl》的後製工作,仍百忙之中抽出45分鐘接受台灣破報記者的越洋電話專訪,而且訪問時間是台灣凌晨三點鐘(記者辛苦啦!),大家千萬別錯過這份珍貴難得的台灣獨家專訪喔!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你同在:勞勃伊普斯汀經典同志紀錄影展  
                        10月02日~10月15日
  

             台中萬代福影城  網址http://www.wdful.com.tw 

周五.jpg

周一.jpg

周六.jpg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改過.jpg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海報-Final-vector.jpg 

四部不可錯過失的經典同志紀錄電影, 

四段不可遺忘的同志歷史 

當這個世界不再真實,透過伊普斯汀的鏡頭,讓你我 

重新認識銀幕裡那些真摯且刻骨銘心的故事… 

相信自己,為愛而活! 

 

史上最厲害的同志紀錄片導演, 

勞勃伊普斯汀 (Rob Epstein) 執導 

愛無設限 與你同在  

 

奧斯卡、柏林影展、日舞影展、獨立精神獎…聯手肯定 

經典同志紀錄片一次全收錄 

 

2009 . 09 . 18   台北光點,請投自己一票!

 

 

《哈維米克的時代:邁向自由大道》

奧斯卡影帝西恩潘《自由大道》原汁原味版

同志運動史上最動人的里程碑與驕傲!

 

 《人人手中線:愛滋被單的故事》

一種不知名的疾病在男同志間蔓延滋長  

一針一線編織出的動人故事,揭開平權運動的濫觴


 《一七五紀事》

納粹德國最鮮為人知的同志迫害事件,首次曝光!

為愛本無罪,愛男人更不是罪 ...

 

 

《電影中的同志》

好萊塢鉅片裡的同志無所遁形!

透過上百部影片,檢視電影中長期被打壓的同志角色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arveyMilk_aff.jpg

 導演:勞勃伊普斯汀

  片長:87分鐘

  出品年份:1984

 

參展經驗:

l    1985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l    1985 日舞影展評審特別獎

l    1985 國際紀錄片協會最佳記錄片

l    1985 舊金山同志影展觀眾票選獎

l    1984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紀錄片

l    1984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紀錄片

l    1984 紐約影展


    哈維米克於1978年當選舊金山市議員,成為美國第一位擔任公職的同性戀,被視 為同志運動的重要里程碑,一年後卻在市政府與市長雙雙遭同僚槍殺。《哈維米克的時代》透過震驚全國的謀殺事件,與後續引發的社會運動,從案發當晚數萬人燭 光匯聚的壯觀場面,到從輕量刑後憤怒民眾攻擊市府、焚燒警車的街頭暴動,重現了哈維米克那段基層政治運作與選舉的傳奇。   

    1978年,哈維米克的當選與同志平權運動的興起,引發保守派的強烈反彈,並提出侵害同性戀工作權的六號法案,同性戀議題首度躍上政治檯面,保守與自由派 開始拉鋸對決,伊普斯汀導演原計畫針對六號法案議題拍攝短片,哈維米克的風采及隨後遭槍殺的戲劇性發展,促使導演改變企劃方向,紀錄了哈維米克的崛起與那個騷動的年代。

    導演的深入紀錄與現場直擊的震撼畫面,劇情的起伏深深觸動觀眾的情緒。為了紀念哈維米克逝世三十週年,葛斯范桑以本片為藍圖拍攝了《自由大道》。

    70年代末同志平權運動風起雲湧,但也遭到極大的挑戰。參議員約翰布里格提出嚴禁同志在公立學校任職的六號法案,唯恐他們成為學生的「壞榜樣」。哈維米克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挺身而出,他的犧牲開啟了一個追求平權自由的時代。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The_Celluloid4_Children.jpg  

 

導演:勞勃伊普斯汀、

             傑佛瑞佛瑞德曼

片長:102分鐘

出品年份:1995

參展經驗:

  1996 柏林影展泰迪熊獎

 

    1996 日舞影展言論自由獎

 

    曾負責MOMA影片典藏的維托盧梭(Vito Russo),於1981年出版了第一本以主流電影中的同性戀角色為主題的《電影中的同志》,80年代中,盧梭開始與導演洽談將著作搬上銀幕,直到他去世後《電影中的同志》才真正完成。

    主流電影對同性戀的醜化由來已久,角色從誇張的娘娘腔、同性戀吸血鬼、可悲的皇后到殘酷的殺手,同性戀角色打從一開始便已出現在電影中,即使在嚴禁「性違 常」情節的電檢年代,創作者依然能在片中偷渡角色與情節:史詩片《賓漢》中,賓漢與老友的相遇猶如一觸即發的乾柴烈火,饒富興味,西部片《紅河谷》中,互相把玩「手槍」的俊美牛仔,更是偷渡同志情慾的經典。

 

    這部令人驚喜的好萊塢史詩紀錄片,透過一百多部好萊塢的電影片段,以及參與這些影片的導演、製片、編劇、演員的訪談,讓觀眾戳破性別迷思,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好萊塢電影,檢視同性戀角色在廿世紀的演變,以及觀眾看待性別差異的態度。

電影百年來,同性戀甚少出現在銀幕中,就算出現了,也大多是被人取笑、同情,甚至是恐懼害怕的對象,但這些稀少短暫的影像著實令人難忘,更是亙久不滅的珍貴電影資產。好萊塢,史上最大的迷思製造者,教導異性戀如何看待同性戀,也教同志如何看待自我。

-勞勃.伊普斯汀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T__pic1.jpg

導演:勞勃伊普斯汀、傑佛瑞佛瑞德曼

片長:79分鐘

出品年份:1989

參展經驗:

l    1990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l    1990 柏林影展 Interfilm 大獎

   「愛滋病紀念被單」活動源起於19876月,一群人為了紀念因愛滋去世的親友,在舊金山街頭鋪上一張又一張12呎見方的被單,每張被單串起八位逝者的故事,除了悼念也藉此呼籲世人對愛滋防治的重視。

    奧林匹克選手湯姆與女同性戀友人生下女兒後,發現自己HIV陽性反應,便開始錄下自己的聲音,希望女兒永遠記得他。毒癮患者羅柏在戒毒成功後卻發現感染了愛滋,到死前他都還在輔導戒毒病人。《電影中的同志》作者維托與伴侶同被診斷為愛滋患者,伴侶選擇自殺,而他則選擇走上街頭。血友病

 

    患者大衛在輸血過程中感染愛滋,雙重疾病讓他比其他小孩更早熟。未出櫃的海軍中校崔西與伴侶都染了病,他為過世的伴侶和自己各做了一條被單,「過世後應該沒人會為我做被單」他想。

    70年代末期,神祕致命的愛滋病開始在男同志之間蔓延,本片中五個截然不同的人卻有著相同的宿命,透過親人對逝者的私密記憶,紀錄了愛滋蔓延的第一個十年,導演藉著「愛滋病紀念被單」活動為象徵,交織個人故事與新聞事件,暴露美國政府對傳染病防治的無能,以及民間如火如荼的抗爭運動,細細勾勒出愛、失去、憤怒與釋懷的故事。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75Group_photo.jpg

導演:勞勃伊普斯汀、傑佛瑞佛瑞德曼

片長:72分鐘

出品年份:2000

參展經驗:

l    2000 柏林影展泰迪熊獎、費比西獎

l    2000 日舞影展最佳導演

     德意志帝國於1871年頒布了刑法第175條「不正常通姦法」,希特勒掌權後開 始擴大執行,將同性戀及疑為同性戀者入獄,1933年至1945年間約有10萬人因此遭到逮捕,其中約有10,00015,000人被送入集中營,囚衣 上縫著鮮明的粉紅三角標誌,歷史學家估計在集中營裡死亡的同性戀者高達60%,即使戰後集中營關閉,他們仍以囚犯身分繼續服刑。

    猶太裔的抗暴同志於戰時專門援助難民,猶太女同志在她心儀的女人幫助下逃往英國,德國攝影師入獄獲釋後選擇入伍,因為他「喜歡與男人在一起」;法國青年在 集中營親眼目睹愛人遭凌虐殺害。導演透過少數倖存者的訪談,娓娓道出自己在納粹時期的私密經驗,曾經活躍的柏林同性戀文化,並揭示這段被遺忘的歷史空白頁。

    本片首映後不到一年,德國政府公開向納粹時期受迫害的同性戀者致歉。

    粉紅色三角形已成為同性戀團體的標誌,但是一般大眾甚至同性戀者都不清楚這個標誌的歷史意義。《一七五記事》探索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為什麼這段數萬人遭 迫害謀殺的歷史,會被排除於史書之外?身為同性戀與猶太人,我們迫切地想趁著活見證還在時,紀錄下他們的故事。      -勞勃.伊普斯汀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b 2.jpg

勞勃‧伊普斯汀 Rob Epstein

1974年,一個決定出櫃尋找自我的19歲休學生,從東岸前往同

性戀天堂-舊金山朝聖,看到一則籌拍同性戀生活紀錄片的徵人

啟示,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也在影史添了一位身 兼紀錄片導

演、製作人、作家、剪接師於一身的奇才-勞勃.伊普斯汀。

同志平權運動風起雲湧的70年代,年輕的伊普斯汀得以躬逢其

盛,讓他視野更開闊、更自信,在處理議題時因同性戀身分而更

細膩,非學院派深入淺出的手法,不僅獲得兩座奧斯卡最佳紀

錄片、四座艾美獎、三座孔雀獎、兩座都彭哥倫比亞新聞獎、古

根漢獎金等專業獎項的肯定,也讓觀眾更願意接觸同性戀議題。

一鳴驚人之作《哈維米克的時代:邁向自由大道》不僅奠定個人

地位,也影響了整個同性戀世代;他與哈維米克因沖印照片而熟

識,並因為禁止同志任教的第六號提案,激起他紀錄的念頭,而

隨後意外的暗殺、審判、暴動等,造就了「一位經典」與「一部

經典」。 伊普斯汀與他的事業及人生夥伴傑佛瑞傅立曼於1978

年成立Telling Pictures,合作拍攝多部重要作品,包括:控訴政府

忽視愛滋的《人人手中線:愛滋拼布的故事》、以幽默手法證明

好萊塢歧視同性戀的《電影中的同志》,揭發納粹迫害同性戀的

《一七五紀事》等。目前正在後製第一部劇情片《HOWL》,由

《自由大道》、《蜘蛛人》詹姆斯法蘭科主演因猥褻案引發審判

爭議的詩人-艾倫金斯堡 (Allen GINSBERG)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報-Final-vector.jpg 

四部不可錯過失的經典同志紀錄電影,

四段不可遺忘的同志歷史

當這個世界不再真實,透過伊普斯汀的鏡頭,讓你我

重新認識銀幕裡那些真摯且刻骨銘心的故事…

相信自己,為愛而活!

 

史上最厲害的同志紀錄片導演,

勞勃伊普斯汀 (Rob Epstein) 執導

愛無設限 與你同在

 

奧斯卡、柏林影展、日舞影展、獨立精神獎…聯手肯定

經典同志紀錄片一次全收錄

 

2009 . 09 . 18   台北光點,請投自己一票!

 

《哈維米克的時代:邁向自由大道》

奧斯卡影帝西恩潘《自由大道》原汁原味版

同志運動史上最動人的里程碑與驕傲!

 

 《人人手中線:愛滋被單的故事》

一種不知名的疾病在男同志間蔓延滋長  

一針一線編織出的動人故事,揭開平權運動的濫觴


 《一七五紀事》

納粹德國最鮮為人知的同志迫害事件,首次曝光!

為愛本無罪,愛男人更不是罪 ...

 

《電影中的同志》

好萊塢鉅片裡的同志無所遁形!

透過上百部影片,檢視電影中長期被打壓的同志角色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