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推拿影評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王丹

Break time.jpg  

有的電影看完讓你感覺爽爽的很過癮,但是看過就看過了,不會去回味,看這種電影,就純粹是休息或者享受,享受聲光變幻的異類世界,比如《哈比人》和《變形金剛》;有的看完你會感覺心裡悶悶的,似乎電影中有一些什麼打動了你很久沒有觸動的內心世界的一個角落,又或者是整部電影的氣氛讓你無法振作,但是又無法忘懷,這樣的電影引導觀眾展開一場內心的審視,審視生活,審視世界,審視自己,比如韓國的《母親》,比如最近上映的中國導演婁燁的《推拿》。我必須說,做為一個電影迷,我比較常看的就是那種看完後感覺爽爽的電影,偶然才會去看看會令你看完後心情悶悶的電影。這是當然啊,誰會願意花錢買票,讓自己心情悶悶的呢?

但是我也必須發自內心地承認,那種會讓你看完後心情悶悶的,才真的是電影。因為生活,本來不就是悶悶的嗎?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種迫近的暴力,如愛。

不是愛,只是那麼像愛。看完婁燁的電影《推拿》,我急急找出畢飛宇的原著小說來讀。讀完小說,又急急把電影再看了一次。急是因為,我難以承受。更不願淡忘。

他們的激情和悲鳴,他們的所有,都在臉上。粗野的喘息、失序眨動的雙眼、扭結的臉部肌肉……,電影常用特寫鏡頭,捕捉他們的臉。因為目盲,他們用耳朵估量動靜的方位和距離,不懂得修飾自己的表情,不懂得藏。所以那張臉,時時在探看,時時在表露。他們目盲,卻有張窺視的臉。鼓脹地向外看,那臉成了性器,直直突露欲望。看不見,便不知收起侵犯的氣息。歪斜在臉上,真實就在歪斜之中。太坦白了的一張張臉孔,我難以承受。

電影有一幕,風鈴在響,有人在窗邊擁吻,臉色紅暈;有人眼珠在轉;有人諦聽風鈴;有人還沒嚥下一瓣橘子又在口中塞入另一瓣,邊吃邊哭……,他們同在一個房間,沒人承接彼此,一切悄無聲息卻又充滿孤獨的摩擦躁動。慾望流淌,神鬼對坐,最日常的生活潛伏了最洶湧的暗潮。窺視的臉,看不見彼此,而陷入愛戀的命運,牢牢盤結彼此。那些最安靜的時刻,就是最暴力的時刻。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a Fuming _ Du Hong.jpg  

去年,金馬獎初審評審未能提名《推拿》的秦昊入圍男主角,金馬獎決審評審卻把最佳新人獎頒給了《推拿》的張磊,前者是失明;後者則是失察了。

《推拿》的張磊應否得獎?只有看過全部作品的評審們可以仲裁。但是張磊該得什麼獎?卻是看過《推拿》的觀眾可以一起討論的話題。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WSY9433.JPG  

在奧斯卡前夕,大家推崇著「鳥人」神乎奇技的場面調度,擁抱著「年少時代」以歲月換取生命最真實變幻的不可取代。幸好,我們還有形式與內容等量齊觀的「推拿」在此時上片,足證華語電影毫不遜色的創作能量。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oc Wang _ Kong kissing.jpg  

圖:帶著種種困境,《推拿》順利在今年(2014)推向柏林,讓更多觀眾了解這麼一部帶著誠意和人性試探的電影。

文│Ju Chung 【本文已同步新增至遠見雜誌生活情報專欄】

作為今年柏林影展上,第一部與世界觀眾見面的主競賽中國電影《推拿》,出自畢飛宇同名小說,由中國第六代導演婁燁執導。同時,這部電影也在第16屆台北電影節舉行首映。電影透過盲人視角,呈現出與常人無異的複雜情感;雖然「婁燁」常與「禁片」二字為伍,加上中國電影也好、地下電影也罷,都不是台灣電影圈的主流;然而,沒提前看過小說,卻還是能夠被說故事的方式給深深吸引。

電影《推拿》中雖然大部分都是群盲,卻混雜了幾位明星演員和真實盲人的演出。由《春風沉醉的夜晚》秦昊、《頤和園》郭曉冬、梅婷,和明日之星黃軒、黃璐等人,也都各自精準地表現了盲人必要的情感與臨摹,雖然,大部分觀眾對他們可能並不熟悉,但在情感的拿捏、與盲人真正內心的訴求,倒也相當到位。

婁燁的電影要在大陸上映基本上不可能,除了礙於政治因素,更多是出於體制上的規範。(但其實兩者關係密切)當然,對於台灣某部分的影迷來說,能在大銀幕上看到他的電影是一大福音。

《推拿》基本上,以一部商業片的角度來看,他的愛情引人入勝,甚至從「盲人也有七情六慾」的角度來看,更是某種獵奇的好素材。透過導演多角色敘事的手法,雖然在德國上映時,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但是也讓我們認識到了各個不同面向的盲人,所需面對,並出自於感情之外的難題。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09569_10152670030456939_4588216548697201068_n

   BY  ON 2015-01-22

推拿》(畢飛宇著)的小說版我讀了數次,前陣子游泳時也聽它的有聲書。談不上倒背如流,但對於一名熟悉原著的觀眾(如我)而言,知道故事如何發展,人物怎樣性格、喜怒在這兒左轉哀樂從那裡右轉,還是流失了一些看電影的樂趣。這種時候,其實心裡盲一點才好。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eak time.jpg  

剛看完《推拿》,心裡很激動。婁燁原來是在跟社會主義說再見。

一、小說早買了,但忍著先不敢看,也沒看過電視劇版,就是為了先看大銀幕。如今在完全沒查劇情毫無防備之下看了電影,太喜歡了。《推拿》應該是婁燁最成熟格局最大的作品,超越了《頤和園》。

二、《推拿》和《讓子彈飛》應該是繼《盲井》以後,我最喜歡的中國片了。《讓子彈飛》講了共產黨的緣起,《推拿》則感懷了社會主義的終不可得,某種程度說來都是以寓言之姿形成一種對應。

三、《推拿》有奇觀,有時代,有現實與批判,幾乎就是我以為一部電影所能達到最好的成績。

第一眼看《推拿》,婁燁別出心裁的影像設計(盲視覺的呈現)與聲音呈現(幾乎不帶情感像是歐美dvd裡頭那種為視覺障礙者服務的口述影像),讓我們以另一種方式來切入這部講盲人的電影。然而當我們開始習慣這些奇觀以後,這才發現《推拿》其實根本不只關於盲胞。畢飛宇用了「主流社會」來定義沙復明心中所謂「有眼睛的地方」。換句話說,盲人的社會是非主流的,是不正常的,當沙復明對於「美」產生好奇的時候,他其實是為自己那非主流的身軀預設了主流的立場,如他所迷戀的都紅所說的,那只是個「概念」,之於盲人,是虛榮心使然。如果說沙復明自以為的愛情是不切實際的錯認與迷戀,那小馬與小孔相形之下則是較為動物性的野蠻的欲望的探索,小馬一路從「嫂子」小孔聞到「性工作者」小蠻身上,這自然是畢飛宇小說最有意思的安排,性工作者不也是另一種型態的非主流社會?非主流社會裡頭仍有倫常之別,所以小馬對嫂子的欲望是不應該的,他與同樣為別人服務「上鐘」的小蠻由性而愛,然後他不再嗅來嗅去了(儘管他都說不曉得在嗅什麼),因為他「看」見了,或者說他理解了,最後他和小蠻一起離開了自己所處的非主流社會,共組了家,這是小說裡頭所沒有寫到的。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WSY7163 (2)  
人的世界其實有三個,現實世界,文藝世界,再就是內心世界。

這部影片贏在了起點——回歸最簡單的主題,描述最普通的盲者生活。有光、有冷暖、有煙火氣,有市井人生。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