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屆台灣金馬獎斬獲6項大獎的電影《推拿》婁燁導演,剪輯師:孔勁蕾、朱琳共同完成,在此朱琳為我們分享一篇剪輯心得,講述在後期過程中的一點一滴。

〖關於朱琳〗

2007年-2010年:師從剪輯師孔勁蕾,任職於唐德影視後期公司。學習並實踐參與多部電影及電視劇製作。

2010年-2012年:師從香港剪輯師林安兒,創建紅蜜蜂剪輯工作室。與異彩影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參與剪輯以及製作多部電影。此期間開始獨立剪片至今。

1417067381_20771.jpg  

1417068707_45718.jpg  

◆ 《推拿剪輯闡述—— 剪輯這部戲幾乎要榨乾自己所有的想法為了得到更好的!

那天在柏林首映,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大熒幕《推拿》,當我們的演員從紅毯走進影院跟觀眾鞠躬致意時,我特別激動。看完全片後,走出影院見到婁燁導演時,真是非常沒出息的熱淚盈眶,有種生完孩子的感覺。當時編劇馬英力老師,畢飛宇老師,郭曉冬老師黃軒黃璐等等他們都在,都跑來擁抱我。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推拿》而所獲。這也是這部戲帶給我的最大收穫。

言歸正傳,《推拿》的剪輯過程是我個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佳創作之路。有很多剪輯的理論是我們從學校和書本里都能獲得的,可是並沒有那麼多機會讓你可以真正去實踐它,在剪輯這部戲的時候,你幾乎要榨乾自己所有的想法為了得到更好的,甚至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的東西不夠用了,拼命地每天去補充,去充電。每天的學習和觀摩是很重要的,久而久之你自己的收穫會讓你震驚。

“像沒剪過一樣”我經常形容剪片子就是打磨雕塑,大部分的電影會打磨的光滑亮麗,讓你摸上去很舒服,質感如牛奶般潤滑。導演跟我說他要像沒剪過一樣,也就是你看完電影會覺得這個片子啊剪輯也就一個月吧,那我可能就算成功了。這是《推拿》該有的質感,是那種可以摸得到得感覺,不 ​​是光滑,是真實,是避免剪輯的圓滑影響它本該有的質感。當我們在剪片的時候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影片選擇合適的剪輯手法。

剪輯台上永遠存在可能性。《推拿》給了我很大的創作空間,也帶給我很大壓力促使我不斷的嘗試,不斷地推動自己挖掘,不斷地翻閱素材。現在的我對於大素材量有著變態的摯愛,好像素材量很大就會覺得自己很富足一樣,因為你總能從裡面找到你想要的那個動作,那個眼神,那個瞬間。所以當你遇到一部大素材量電影的時候,應該感到幸運,哇,好豐盛的材料啊。《推拿》基本快定剪的時候,我們停了下來,因為我們知道故事現在是一個怎樣的脈絡,怎樣的情緒,然後開始看素材,所有的素材統統再看一遍,這樣會意外收穫很多“恰當”的鏡頭。現在我剪片子的過程中,剪定某場戲後,再翻閱素材,尋找適合我改變 ​​後的情節需求,總是會有收穫。

感謝我們演員的專業表演,還有那些非職業的盲人演員,特別棒!好的表演讓你的剪輯空間無邊無際,你不會被束縛,不會舉步維艱。《推拿》每一個演員都讓你感動,讓你覺得那 ​​就是他們,最真實的他們!我相信每個看過電影的人都會為之感動的,《推拿》是一部溫暖的電影。

◆拍攝階段如何與導演溝通

《推拿》從開機到殺青,截止到定剪,歷時一年零三個月左右吧,我一直都在,這是我最驕傲的事情,當然也是目前我跟過的最長時間的一部戲。

也是因為這部戲愛上了南京。在拍攝期間,我是不到拍攝現場的。其實對於剪輯師來說,你在現場的意義並不是很大,除非是一些動作的戲份。不去現場的好處就是每天看到拍回來的畫面是新鮮的,帶著全新的第一感受去體會去選擇,去挑選最打動你的部分。起初導演不打算讓我看劇本,只看素材,後來特別早看過了劇本,等開拍的時候幾乎也忘記的差不多了,然後完全從已經拍完的素材裡去尋找感覺,這個挺好的。你會發現你的第一感覺是最準確的,就像戀愛一樣。

說起跟導演的溝通,不免想起導演給我起得外號。我屬於那種很會傾聽的人,基本導演跟我講的問題或者看法我都能夠比較快的抓住重點。然後我會聽完他的想法,然後表達我贊同和質疑的地方,再之後就是互相討論,結果第三個想法就在討論中產生了,這個過程很奇妙,我很享受。拍攝期間,基本我會三四天剪好一部分戲,然後約導演時間過來看看,然後聊聊。導演是非常自信的人,他 ​​相信他所拿到的素材是足夠的,這一次拍攝來看片的機會多了一些,因為《推拿》的特殊性,我們跟曾劍老 ​​師一起做了很多實驗,嘗試了很多想法,對於我個人而言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將來在大熒幕上你們就會看到那些神奇的畫面。

1417068786_59022.jpg  

後期工作,如何與勁蕾老師合作分工?如何滿足導演的表達意願?

孔老師是我的師父,我從08年就跟著她剪片子,孔老師是我人生的轉折點,畢業後就遇到她是我人生最有意義的改變。這次《推拿》我剪完第一稿之後,導演邀請孔老師加入我們,因為素材量實在是太大了。我跟導演一組,孔老師一組,然後我們分頭進行,基本出來兩個版本後,就開始每週的剪輯會議,當然每次都是一整天的討論和嘗試,這樣繼續下去時間過得很快。(當然在我幫助導演完成他的版本的同時,我還得有一版屬於自己的版本)。

版本的碰撞和交叉會產生很多新的火花,也就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也就是傳說中的婁燁導演最多版本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合作讓我和孔老師更加心連心,也讓我從孔老師那裡學習到很多新東西,新的可能性,真的,無法用言語描述這其中的奧秘。

仔細想了一下,我們的後期時間有一年呢,其實在整個後期時間裡根本沒覺得這麼久,每天都在感嘆時間真快。有一點我特別佩服導演,幾乎是每三天導演都必須完整地看完一遍全片,版本更新最頻繁的時候,每天一遍,我基本每週才能夠完整的看一遍,可以粗算一下整個後期過程導演看了不下百遍。

導演經常說,只有通過看完整的全片才能判斷你某個段落的修改是否是恰當的。是的,當你覺得某個段落不舒服的時候,也許問題並不是出在那個段落裡,也許是前面,也可能是後面,這些都極有可能。《推拿》後期剪輯一直是一個權衡的過程,導演,孔老師,我,每個人提出一個新的可能性,另外兩個人都可以給列出一堆會牽扯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在嘗試一直在創作的原因。

時間的積累,可能性的不斷嘗試,然後你最終會知道哪個是最好的,再沒有別的可能性,再不會比這樣更好的時候,基本就是它了。因為我們已經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嘗試過了,實現的,未實現的,統統剪過。

◆剪輯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如何進行二度創作?

再度創作在《推拿》這部電影裡是體現的最為淋漓盡致的。看過小說的人應該比較了解,整個故事是一個龐大的社會,每個人物都極具魅力,小說最飽滿的姿態展現了每一個人,電影就不一樣了。我們有了時間限制,有了節奏限制,還有審查限制等等,諸多的因素都要求我們必須再度創作。剛剛粗剪完成的時候,我自己都很吃驚,因為實在是太長了。從開始精剪就開始刪減且改變,大約是到了後期中部的時候,每天都是改變,某一個鏡頭改變一個位置意義就變的不一樣,某場戲節奏的變化會影響一連串的蝴蝶效應等等類似的狀況層出不窮。說到改變其實挺多的,不過都是細節,希望等大家看到片子之後我再來一一揭秘吧。

我一直認為剪輯是無形的藝術,服務於影片。影片風格決定剪輯風格,剪輯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你剪完的片子引人入勝,讓觀眾感覺到故事的魅力,感受到人物的情緒,當影片結束時回味無窮,忘記剪輯,那麼你就成功了。

婁燁的故事是我們生活裡自然存在的,他用他的方式講述給我們聽,只要你接受到了你就會被打動,好的電影會讓你更加熱愛生活,讓我們一起期待《推拿》,不會讓你失望!

最後再感嘆一把,《推拿》整個創作過程讓每一個參與者充滿激情,每一個跟婁燁導演合作的電影人都會愛上他,正如你們熱愛電影一樣。《推拿》是一部溫暖的電影,是一部拍給明眼人看的電影。感謝《推拿》!感謝婁燁導演!

1417068802_72085.jpg  

原文網址:[剪辑手记]《推拿》剪辑心得:剪辑台上永远存在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