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WSY9433.JPG  

在奧斯卡前夕,大家推崇著「鳥人」神乎奇技的場面調度,擁抱著「年少時代」以歲月換取生命最真實變幻的不可取代。幸好,我們還有形式與內容等量齊觀的「推拿」在此時上片,足證華語電影毫不遜色的創作能量。

從文學改編的角度出發,「推拿」幾乎做出了從原著轉譯到電影的最好示範。畢飛宇的原著文字精準、細膩感性,他從盲人按摩師的手指與心理工夫出發,逐步開展眾角色的故事;到了電影,馬英力的劇本碰上婁燁的導演風格,抽絲剝繭,改聚焦於「欲望」,每個角色內心都有盤算,愛情總難盡如人意,尤其在看不見的世界裡,倍感辛酸。原著文字絕非影像詮釋的桎梏,很多時候,反而輕盈巧妙地變成了旁白念出的絕妙註腳。

在婁燁鏡頭下的人物,總能同時展現美麗的皮相與赤裸的欲望,毫不遮掩,「推拿」更是淋漓盡致。小馬本能式的衝動、沙老闆對瞧見美麗的奢望、王大夫與小孔只想有份安穩生活的希望、都紅只想依偎她真心所愛的渴望…所有人的執念彼此交纏,同樣真摯而引人憐憫。即使絕大部分鏡頭是手提攝影,也因情節相應變化出截然不同的多重功能:時而像是全知觀點的俯視,時而像是偷窺,有時又變成某人的主觀畫面。「推拿」真正讓鏡頭「活」出了生命,緊密貼合著片中所有角色的情感起伏。

導演對盲人觀點的想像,幾乎安排在不同環節裡,讓觀眾對所有感官經驗皆有觸及:那費洛蒙似的嗅覺,伸手不安搜索的觸感,當然還有細膩設計的聲音;甚至在小馬幾近崩潰的時刻裡,我們還能跟著他彷彿睜開了眼睛。電影訴說的已不僅僅是盲人按摩院裡的故事,它還試圖帶領觀眾感同身受地進入另一個看似全然陌生的世界觀,其實,一切盡是同樣殘酷而直接的人性反應。

除了影像與劇本取捨間的拿捏,婁燁還得在狹窄受限的空間場景裡,讓一整群調性差異的演員,展現最自然和諧的表演。無論是真實盲人身分的張磊,還是揣摩不同狀態的奏昊、黃軒、郭曉冬,都看得出為角色下的苦功。「推拿」既有形式上的華麗揮灑,也有情感面的澎湃激盪,它不但是婁燁自「頤和園」後再創顛峰的代表作,更是去年整個華語影壇,少數站上金字塔頂端的夢幻逸品。

原文網址:塗翔文/推拿:華語電影的夢幻逸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