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推薦維斯康堤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 / 王舜薇


「婚姻是對那些不敢享受孤寂的人的懲罰。」
「不滿就像是個熟悉的老朋友,只有在它的陪伴之下,你才知道自己是誰。」

──Laura Kipnis,《反對愛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



正在台北梅花戲院進行的維斯康堤影展,端出大師的兩部傑作,其中1976年的《無辜者》(L’innocente),是維斯康堤的遺作,片子未上映大師就離世。

《無辜者》是關於慾求不滿者的舉手投足,是雙性戀者、共產黨員維斯康堤對資產階級異性戀親密關係的嚴厲質疑。英俊多金的已婚羅馬貴族杜力歐(吉安卡羅‧吉安尼尼飾),勾搭上寡婦瑞芙夫人(珍妮佛‧歐尼爾飾),她的美豔、風騷、自由、驕傲令他瘋狂著迷,但她不受拘束的嘲弄和攻人不備的冷漠,也令他痛苦不安。於是他粗魯地跟妻子茱麗安娜(蘿拉‧安東里尼飾)宣示第三者的存在,以坦白先發制人,施予精神處刑,試圖在這個三角關係中搶佔優勢地位。但他忽視了這種優勢的荒謬和脆弱。被傷害的茱麗安娜在絕望之下,與另外一個男人發生關係並懷了身孕,執意生下小孩。遭妻子反將一軍的杜力歐,懷著惱怒、嫉妒與無助,在電影結尾留下悲劇的身影。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cco-e-i-suoi-gallery11.jpg

  轉自【影評人Ryan】噗浪

 
維斯康堤企圖透過《洛可兄弟》探討義大利南北方的關係差距及族群融合的可能性,「這是一部關於不同看法、不同背景的人,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故事」。這部偉大的經典作品即便在五十年後的今日台灣、甚至世界各地,依舊如此充滿共鳴!

維斯康堤雖然從《浩氣蓋山河》畫出了創作上的分界線,但他體內的左派熱血仍繼續流動,同時間他世襲的貴族基因則不斷督促他為那個已逝年代留下一種鄉愁感傷的殘酷印記。

維斯康堤的男人們:a 柴菲萊里(殉情記、無盡的愛導演)是助導是愛人是弟子是夥伴

維斯康堤的男人們:b 亞蘭德倫(洛可兄弟)發掘他 呵護他 甚至還把一隻狗取名叫洛可。然而,對方是否只是在利用他?是否只是為了成名才委身與他上床。

維斯康堤的男人們:c漢莫柏格,與亞蘭德倫並列六十年代icon,邪氣俊美,融合純真與妖異,即使十多年前尚未禿頭的裘德洛也要相形失色。他是大師的繆斯,是他對於美的原型。大師最終為愛人拍了ludwig巴伐利亞昏君,自此元氣大傷。從此那部片被稱為:謀殺大師的電影。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斯康堤:最後的貴族        

維斯康堤

文/聞天祥

出身米蘭望族的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1906~1976),卻是終身的共產黨員。看似矛盾的組合,也反映在他的創作:既是人道質樸的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開路先鋒,但他觀視上流社會的華麗筆觸也鮮有能及。

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曾笑說三十歲以前的維斯康堤,工作就是以他的名義養養賽馬,說穿了就是公子哥兒。因為家族的薰陶,他不但結交不少藝文名人,也有極高的藝術品味,並透過香奈兒(Coco Chanel)的引介,在尚雷諾(Jean Renoir)1930年代中期的電影擔任助手。直到1943年他才推出第一部劇情長片【對頭冤家】(Ossessione),這是根據美國作家詹姆斯肯恩(James M. Cain)的小說「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改編,也是當年義大利影評人昂伯托巴巴洛(Umberto Barbaro)首度提出「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這個名詞時論及的代表作品。不過就今日的角度來看,他這部處女作並不盡同於我們對新寫實主義的要求,而更接近於通俗劇電影,尤其是男女情慾的細膩刻畫。其中,粗獷不羈的男主角馬西摩吉洛提(Massimo Girotti)藉此一舉躍上銀幕,演員生涯橫跨七個年代,最後一部作品【外慾】(La Finestra di fronte,2003)幾年前還在台灣上映過。

就電影史來看,維斯康堤最偉大的新寫實作品是 1948年推出的【大地震動】 (La Terra Trema)。這部由西西里島漁民等非職業演員以方言演出的電影,刻畫了漁民在船東與批發商剝削下苦無翻身的宿命,忍無可忍的男主角決定帶頭反抗,剛開始 似乎大有可為,但是當他拿所有家當貸來的魚船在暴風中沈沒後,他不但更加一貧如洗,甚至成為村人落井下石的對象。儘管維斯康堤信奉馬克斯主義,卻未讓這部 很「左」的電影成為簡單的意識型態宣傳工具。相反的,資本家的剝削雖然令人憤慨,勞動階級所流露的人性弱點及盤根錯節的生存困境,更放大了本片的視野。最 後主角不僅被迫重投原本反對的漁商懷抱,連家裡最年幼的弟弟也提早進入這個吃人的食物鏈裡,教人不勝欷噓。我們不難發現,除了實景、自然光、非職業演員等 新寫實註冊商標和人道精神外,維斯康堤較之同期大師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狄西嘉(Vittorio De Sica)有著更冷冽蒼涼的目光。

【大地震動】在1962年「視與聽」(Sight & Sound)雜誌每十年舉辦一回的影史十大影片票選中,風光名列第九。此時,維斯康堤已經拍了【洛可兄弟】(Rocco e i suoi fratelli,1960)。【洛可兄弟】是一部乍聽之下也非常「新寫實」的作品,劇情描述寡母帶著四名兒子舉家到米蘭投靠大兒子,結果長子自顧不暇, 其他幾個乍到都會的兒子也走上不同的道路,尤其老二誤入歧途,不但逼得總是顧全家人的老三洛可讓出所愛,卻終究挽不回悲劇的發生。大城市不是天堂,而是機 會與危險的染缸,洛可一家見證了經濟發展與性格差異等外在、內在因素交相影響下的結果。但這部電影也滲入不少通俗劇電影的氣味,顯示了維斯康堤融合、轉向 的變異,尤其欽點當年有世界第一美男子之稱的法國男星亞蘭德倫(Alain Delon)演出洛可,更說明了他和「新寫實」的漸行漸遠。

果然在1963年,維斯康堤就拍了【浩氣蓋山 河】(Il Gattopardo,1963),透過一個貴族的沒落來看時代的改變。較之【洛可兄弟】一樣是家庭,只不過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階級,但他們皆無能對 抗時代洪流的淘洗。維斯康提把他在上一部古裝鉅作【戰國妖姬】(Senso,1954)美輪美奐的時代重建及出神入化的場面調度手法帶至本片,幻化為影片 最後長達45分鐘的驚人舞會,在觥籌交錯與衣香鬢影間,訴盡權勢的消長。維斯康堤不是突然變成一個貴族的同情者,他教你看見衰亡的不是特定階級的優勢,而 是背後所承載的文化精神價值恐怕也在時光的無形摧毀中,蕩然無存。他深知這些必然,因此在舞步與社交的方寸之間都是他深沈的感受。最後畢蘭卡斯特 (Burt Lancaster)飾演的第一主角Salina親王孤身離開舞會的孑然欲墜,更凸顯了這個內在命題的厚實。

讓我們再回頭談談【戰國妖姬】,這部影片雖然有明確 的時代背景,威尼斯人抵抗奧地利的佔領及統治,但重點卻從愛國主義或民族戰爭導向愛情的沈溺,伯爵夫人愛上了俊美的敵人,不惜背叛她的出身,何其八股的大 綱!但維斯康堤的非凡才華也由此可見,無論是兩人相伴而行,水都河影盪映在身上的猗狔情調;或是女主角的服飾顏色,隨其心境轉換的喻指功能;全都意在言 外。歌劇式的情感,澎湃激昂地貫穿全片,其實這段時間,也是維斯康堤與歌劇女王卡拉絲(Maria Callas)在舞台上合作無間的時期。

19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的維斯康堤,可以用他另 一部扛鼎之作【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1971)來詮釋。行將就木的男人,在旅途中偶遇美得出奇的男孩,無論是對藝術的追求,還是對青春的迷戀,或許這兩者根本就沒必要涇渭分 明,因為它們都代表了維斯康堤。光看他緩慢悠長如臻化境的攝影機運動,其執著絲毫不下於片中主角的耽美。只不過死亡氣息,也暗藏在頹靡唯美的音畫下,瀰漫 在他最後幾部作品裡。

1976年,他以【無辜 者】(L'innocente)為自己的電影與人生畫上句點。同樣是貴族出軌的愛情故事,卻不復【戰國妖姬】的浪漫悲壯。是因為主人翁是男性嗎?也許外遇 的男人是要比傳統女性更有恃無恐,但諷刺的是當寂寞的妻子也紅杏出牆,卻反而激起了他的嫉妒和愛慾。但從來沒弄清楚自己心理的大男人,竟選擇了極端的手 段,好讓人生回復自以為是的常軌。結果卻是妻子與情婦先後澆醒了他的腦袋,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只淪為負心者與劊子手。就連想有人見證他死亡的最後希望, 都只教人落荒而逃。何其可悲的故事!

維斯康堤從來不是樂觀的導演。無論是悲憫望向凡夫俗 子,或是回顧貴族興衰,人的執著與愚昧,常是一體兩面,就像華麗與腐爛、古典與寫實,同時並存在他的作品裡一樣。晚晚才開始電影生涯的他,一出手就注定是 個藝術家,不信?看【對頭冤家】男主角初見女主角的鏡頭擺得多好:擋住門口背對鏡頭的陽剛身軀,因此遮住了半張畫面,也讓屋內的女人只剩兩隻擺盪在空中的 小腿,懸疑地誘惑我們,主觀感受完全被客觀鏡頭帶了出來,含蓄之中卻又性感非常,而這只不過是他的處女作而已啊!他常取材文學,場面調度卻充滿歌劇與繪畫 的美感,顯然家教與品味都不是附庸風雅,也讓他的跨界導演無論是對舞台或銀幕,都充滿啟發性。這位矛盾又複雜的電影大師,用唯美煎熬靈魂,卻在死亡當中, 找到了極致。 

轉自:聞天祥老師於國家電影資料館 BLOG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