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時尚女魔頭-中文海報(小檔)  
影評人 查拉
身為雜誌業的一員,又擔任主編要職(自認是非常不及格的主編),每當我對這份聽似名號響亮,實則繁重無比的工作產生自我懷疑、職業倦怠,或者因為任何理由需要一股能夠鼓勵我,砥礪我的前進力量時,我就會重看一次《穿著Prada的惡魔》。

如果有人要我推薦適合雜誌業編輯或準備進入這圈子的準編輯觀賞的電影,除了《穿著Prada的惡魔》,紀錄片《時尚惡魔的聖經》(The September Issue)也是另一不錯的選擇-恰巧,這兩部電影都與時尚雜誌「Vogue」美國版現任主編安娜溫圖(Anna Wintour)有關。然而,在《巴黎時尚女魔頭》問世之後,個人推薦名單又多加了這部片子。

看過《穿著Prada的惡魔》,應當對於片中謠傳要將米蘭達攆走,頂替其大位的「賈桂琳」還有印象吧。眾所皆知,米蘭達此角在原著小說中正是在影射安娜溫圖,至於賈桂琳呢?則是以「Vogue」法國版前主編卡琳洛菲德(Carine Roitfeld)為藍圖。兩位女性角色在現實生活皆確有其人,也真的是一時瑜亮,在歐美時尚圈各領風騷。至於雙方是否如《穿著Prada的惡魔》所描述的那般存有心結,不得而知,如果是真的,也沒什麼好意外,反而是我輩得提早有個認知-忌妒他人的才氣並非罪過,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作好競爭的心理準備,否則,忌妒永遠就只是忌妒,無法轉化成自我激勵,自我提升的前進動力。其次,不管是雜誌圈抑或任何職場領域,爬得越高,就越多人想把你拉下來,或者等著你跌股,準備看你笑話,這就是職場上的殘酷現實。

《巴黎時尚女魔頭》所記錄的正好就是從卡琳洛菲德辭去任職十年的「Vogue」法國版主編,準備另起爐灶,創辦屬於自己的雜誌「CR Fashion Book」。所謂萬事起頭難,當中的「難」,對於卡琳洛菲德來說,不止是來自整個時尚圈準備看她出糗的異樣眼光,也包含來自前東家在檯面下的百般刁難。不過,在片中,渠等來自外在的排擠、打壓、封殺等爾虞我詐的競爭手段著墨其實不多,僅僅以字幕快速帶過,更多時候,此部紀錄片都在旁觀卡琳洛菲德如何冷靜、積極、優雅地草創這本雜誌,運用她的個人魅力與人脈,請來湯姆福特(Tom Ford)、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等人助拳,再加上獨特的美學觀點與挖掘新秀的眼光,整合全新的團隊,讓一切導向正軌,最終實踐她心目中的理想雜誌。

正因為整部紀錄片所呈現的卡琳洛菲德是如此優雅迷人,風度翩翩,工作時,傾聽他人意見多過於親自下指令,真正需要下指令,作決定,提出看法時又彷彿是在傾訴心事般溫柔可親,從她口中吐露的隻字片語盡是多年智慧濃縮的結晶,一點也不像《穿著Prada的惡魔》或《時尚惡魔的聖經》中描繪的安娜溫圖般尖酸刻薄,專制跋扈,高高在上,因此,《巴黎時尚女魔頭》這「女魔頭」一詞顯然下標下得聳動了些。當然,本紀錄片所展現的螢幕形象或許真的就是C.R.本人真實的模樣,也不無可能是導演法比安康絲特(Fabien Consta)所拍攝的素材,所剪輯的畫面的「再現」、「詮釋」所造成的假象。

在這部紀錄片中,決多篇幅都在跟拍卡琳洛菲德籌備「CR Fashion Book」創刊號時的忙碌工作實況,盡可能呈現出一本頂級時尚雜誌如何發想、企劃、執行、編撰等繁瑣過程,特別是著重在每張美感獨具的時尚攝像背後是如何被創作,被構思。然而,在我看來,渠等被撿選過的紀錄片段並未真正交代雜誌工作中最難熬卻難以避免的爭執、埋怨等意見衝突場面,卻又看不出來一切是否都是卡琳洛菲德說了算?難道說這就是與卡琳洛菲德共事時的實際情況?如果真是如此和平,真的如片中結尾所言:「她總能讓每個人變得更好」,那卡琳洛菲德更不該被冠上女魔頭之名

換個角度思考,如此順遂美好,幾乎沒有太多讓人感到心理挫折、沮喪、緊張的場面,會不會是導演比安康絲特刻意選擇的結果-降低紀錄片常見的衝突元素、戲劇成分,將焦點凝聚在卡琳洛菲德此傳奇女性的優雅魅力、敏銳心思、藝術造詣與其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生活的處世之道?若從此角度切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片中會有不少篇幅在側寫卡琳洛菲德母性光輝的溫柔面向,同時,也從家人的觀點旁述他們如何看待卡琳洛菲德,藉以投射她在公領域外的私生活樣貌。如此一來,只要再加入卡琳洛菲德受訪時的睿智言談,觀眾們就能拼湊出關於「Mademoiselle C」的完整面貌。

如果說《穿著Prada的惡魔》、《時尚惡魔的聖經》讓我們目睹時裝雜誌產業的苛刻、肅殺與高壓,《巴黎時尚女魔頭》則讓我們看到柔韌、優雅與細膩,如此高度反差的對比,正也反映安娜溫圖與卡琳洛菲德兩部主編行事風格的不同。無論各位欣賞誰的作風,兩位堅毅女性面對人生事業所展現的專注態度與敬業精神,絕對值得我輩效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