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球化的時代,台北也有越來越多「外國人」出現,似乎種族的融合已經稀鬆平常,甚至連我自己都覺得,如果去法國唸書,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的,但是看完這部電影時,我現在有點擔心了,雖然去過法國的朋友說那是區的問題。有一次跟法國交換學生朋友出去吃飯的時候,我們互看了對方一陣子,她忽然伸出兩手把她的雙眼拉直,對我說:「我是台灣人。」(意思是:我的眼睛很小)又說「在法國,我們叫你們『petits jaunes』。」(小黃)我愣了一下,問她那是歧視還是好玩,她說那只是好玩,但是我跟她的接待哥哥都覺得好像不是這麼簡單。

 

這部片也勾起我一些回憶,之前一直對種族的問題很有興趣,所以看了一部美國的電影「街頭日記」,書中寫的更詳細,在美國加州長堤的青少年,連上下學都不確定自己的死活,下公車要隨時左顧右盼不是看紅綠燈或車輛,是看持槍和自己種族的人不同莫名的追殺。在片中,色彩繽紛的學生互相攻訐,又針對「白腳」老師提出了一大堆有關種族的問題,好像他們不說別的種族的壞話,他們就是白癡,沒有找機會痛罵對方,以台灣學生的角度來看說這麼多就是很白目了。

 

班上辯論足球的時候,摩洛哥裔的Nassim一開始只是平靜的想要表明他們國家球隊很棒,卻引來越來越多的攻訐,幾分鐘後,同學把自己的背景都帶到了班上,活像一場未正式宣戰的小型戰爭,連我們以為黑人都會是彼此的好兄弟的,Carl大猩猩和Souleymane互罵都讓我們跌破眼鏡。在法國,因為膚色的不同,他們的身份是法國國民,但是長相和名字透露出他們的祖先不是法國人。到這裡,影片才不免讓我想起前幾年,我還是國中生的時候,班上的同學因為都是台北人,家裡都「信奉」所謂的「藍」黨,而我家裡之前是「綠色」每當上公民課或歷史課談到政治時,就有一大多的瘋子出來嗆聲,這時我就覺得很不舒服,因為我是少數,我不能說話。所以在台灣,好像也有種族歧視的現象,因為藍就是外省,綠就是本土,愛台灣。雖然台灣的種族接納度好像已經很高,還是可以看到某些不明顯的歧視,像那些亂用上課時間不想上課,亂找藍綠話題的學生。坦白說,自己也不太喜歡自己說父母或祖父母是從大陸來的人,因為他們讓我覺得不純正,雖然我媽媽也有一半的大陸血統,好像種族歧視是注定免不了的了。

 

之前的巴黎暴動,持續十多天之久,是因為種族及貧富差距,和法國政府對外來移民福利的減少。有一篇報導還寫道他們只要是在履歷上名字看的出來是阿拉伯裔或其他,就先刷掉,連面試機會都不給,「社會上,Ali或是Rachid是不可能和AlainRichard享受一樣的機會。」同樣的,泰國人到台灣工作的,是否就只能當在工地裡扛重物,每天衣服髒兮兮的「泰勞」。我手上帶了一條泰皇生日時泰國人民都買來的橘色手環,泰國的朋友送的。每當有人問我它的來源時,我都興高采烈的再說一次,得到的卻有很多都是以厭惡的表情再問我幹麻戴它。還有一次在南部旅行時,我在一個餐廳看到兩個小妹妹,長的非常可愛,但是膚色好像不太樣,問了問姐姐,才知道她們的媽媽是越南人,我覺得這樣也不錯,沒有必要他們受到歧視阿!因為泰國、越南,不管哪一國來的,他們也都把自己國家的精神帶過來,例如他們比我們勤奮,還會是說超過一種語言的人呢!我们有什麼好覺得只有自己最了不起!

 

By: 台北市立永春高中 家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