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天祥

我一度以為「愛上草食男」(Greenberg)和「史蒂芬的奇幻旅程」(Bunny and the Bull)是同一部片。

因為保羅金導演的「史蒂芬的奇幻旅程」,男主角個性溫和善良,卻總是在情愛關係中被動膽怯,活脫時下「草食男」本色。不過這部電影的原文片名並沒出現「史蒂芬」,卻跑出個「邦尼」(Bunny),他是男主角賭性堅強的損友,因為慫恿史蒂芬下注一頭賠率高達五十的賽馬而贏來一趟歐洲之旅,而這個表面上沒啥意義的旅行(因為沿途逛的都是些什麼鞋子、眼鏡、刀具博物館),卻帶出兩位個性迥異的男人互相影響的可能。至於片名所指的邦尼和「公牛」(Bull)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最好還是進戲院搞清楚。當然,把英國的史蒂芬先生,聯想到法國的艾蜜莉小姐(Amelie Poulain)是最快的「連連看」。但其實兩者差異頗大,艾蜜莉是主動改變別人生命軌道的現代俠女,多管閒事到神采飛揚。史蒂芬則是成天龜縮在家,過著每天淋浴27分鐘、刷牙4分鐘、漱口8分鐘、清潔牙縫7分鐘的呆板生活,甚至連飲食都是一成不變的冷凍乾燥密封蔬菜。要不是老鼠入侵,他恐怕連叫外賣的嘗試都沒有。

也許是巧合,但更有可能是現象。我今年在柏林、上海電影節不約而同都看到這類「走不出房子的男人」的電影(分別是以色列的「歡迎光臨宅男王國」Phobidilia和奧地利的「戰慄與恐懼」Fear and Shivers)。「史蒂芬的奇幻旅程」最大的不同、也是它較吸引人的特色,不是主角的蝸居生活,而是回憶與想像如何在此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不僅轉場有趣,更拉出趨向斑斕的視界,展示在外的是一連串動畫、模型與真人演出的巧妙搭配,而其動畫技巧的手工感,和整個旅程近乎「擺爛」的荒謬經歷(偷黑熊標本、喝狗奶解渴就算了,還兼搞人畜曖昧,恐怕會讓部分觀眾笑出尷尬的三條線)也達成一種另類的和諧。重點是計畫變得荒腔走板,所要表達的不是男人的無賴或低級,反而是一種打破封閉秩序的艱難與必要。那種視覺化的自我詰問,頗有英國新銳電影常見的突梯創意。

這類宅男電影,大多透過女性而形成考驗或救贖。「史蒂芬的奇幻旅程」卻由邋遢的同性友人進行改造工程。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部為酒肉朋友翻案的男性情誼電影啊!
 


【原文出自於: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ashfor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