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 1960年坎城影展費比西獎
◎ 1960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劇情大綱】
片中的男主角馬歇羅(馬斯楚安尼飾)是個混跡報界專事探訪內幕新聞的記者,他有著現代都市知識份子的敏感和才幹,卻缺乏上進和超群的堅強信念。然而,他並非沒有追求生命意義與歸宿的意向,片子一開始,就是寫這個徘徊於得救與墮落邊緣的知識份子如何地寄望於每日在他周圍發生的人物與理念上——首先是妻子(情人)之愛,然後是對一個只有肉體沒有頭腦的女明星的仰慕,接著是友情,一個安定家室的願望,然後是宗教,再後是父愛與人倫之情。
然而在這一系列人生的探討過程中,馬歇羅不斷遭受挫敗,希望與理想一個個破滅,他對人生的信心也愈來愈減弱,到最後,他索性放棄對一切形而上意義之追求,把整個人投入社會混沌的洪流中,變成一個但求感官之快的唯慾主義者(sensualist)。
【關於電影】
在1960年的《生活的甜蜜》(La doice Vita)中,記者Marcello每天鑽在羅馬上流社會找新聞,歷盡了其中的驕奢淫逸的生活。宗教狂熱分子,肉欲蓬勃的明星,無所不用其極的狗仔隊……電影在眼花撩亂的幻想中輕快遊走,肆無忌憚地畫出一個世界整體墮落的全景。在這樣一部電影面前,試圖去解剖分析顯得那樣軟弱無力,費里尼做為一個頑固的不可知論者,他根本就沒有想為觀眾理出頭緒的念頭,「我並不想將這個世界系統化」,這是他的宣言。
這部光怪陸離的電影一公映,就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教皇氣得拍了桌子,梵蒂岡教廷專門發起一場運動來抵制這部「圖謀不軌」的電影,而義大利的上流社會因片子對他們剝皮剔骨地揭露而怒火中燒,左派雖然為他揭露上流社會的荒誕生活叫好,但也因費里尼漸漸遠離社會底層而頗有微辭。但中傷或辱罵絕不能消彌一部電影的真正價值,在當年的坎城影展上,它獲得了金棕櫚大獎。這也是他和馬塞羅‧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mni)的首次合作,此後該演員成了費里尼在銀幕上代言人。這部電影甚至還創造了一個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詞語PAPARAZZO,它成了狗仔隊的同義詞。
【演員介紹】
Anita Ekberg 安妮塔.艾克柏格
安妮塔.艾特伯格(Anita Ekberg,1931~),是家庭中的長女。她十幾歲時就已經成為當時的時尚典範。1950年,她在母親的催促下參加選美比賽,並成為了瑞典小姐。她隨後前往美國爭奪世界小姐稱號,儘管當時的他並不會說英語。
雖然後來她沒有成為世界小姐,但被星探看中,並與環球影城簽了契約。在美國時,安妮塔艾特伯格會見了當時有名的製片人霍華德休斯,霍華德休斯希望她整一整她的鼻子,牙齒和改變她的名字。而要改名字的理由,依照霍華德休斯的說法,是安妮塔艾克伯格(Anita Ekberg)太難發音。而她拒絕改名,她說如果她成名,人們就自然而然就會學會念我的名字,但如果她沒有成名,那就算了。
當時身為一個在環球影城的小明星,安妮塔艾特伯格接受訓練,包括了戲劇,演講,跳舞,騎馬和擊劍,開始她的電影生涯。而到後來成名時,仍不改剛出道時的傲氣,安妮塔艾特伯格親口說過,她已經被媒體寵壞了,從她曾經說過的話:「是我造就了導演費里尼,而不是他造就了我。」看來,她的傲氣也燒到了大導演費里尼身上。
留言列表